var deviceWidth = parseInt(window.screen.width); if(deviceWidth<640){ var width = 360; }else{ var width = 640; } var deviceScale = deviceWidth/width; console.log('~~dpr:'+window.devicePixelRatio+'/width:'+window.screen.width+'/scale:'+deviceScale); MIP.setData({ myviewport:'width='+width+',initial-scale=' + deviceScale + ', minimum-scale = ' + deviceScale + ', maximum-scale = ' + deviceScale + ', user-scalable=no' });

中国烟俗漫谈

[ 知识百科 ] 2013-07-24 来源: 中国烟草科教网 作者: 未知
    在我国,吸食烟草越来越盛,据历史记载,到明崇祯末年已经弄到“三尺之童,无不吸烟”的地步了。文人金学诗在《无所用心斋琐语》一文,更是绘声绘色的描绘:“苏州风俗妇女每耽安逸,晋绅之家尤甚。日高,春犹有酣寝未起者,簪花理发,举动而人,妆毕向午,始出闺房,吸烟草数筒……。”苏州是这样,东北妇女犹甚,“18岁大闺女口里叼着旱烟袋”的风俗,也是人们经常谈到的。
    敬 烟
   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,注重礼尚往来,十分注重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。在交际中互相传递香烟称作敬烟。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之间,客人来家,沏茶敬烟是必不可少的,是中国民俗中最普遍的礼俗,烟是招待客人最常用的东西,也是被频繁作为馈赠的礼品。在北京,旧时嗜好旱烟或水烟。尤其到清代后期,皇宫及诸王府乃至民间,吸烟风气尤甚。北京旧式家庭中的老太太,手托长烟袋盘腿往炕上一坐,儿媳妇、孙媳妇侍立旁边装烟、点烟,那“谱儿”可就大了。“敬烟”在我国是知礼懂事的行为表现,晚辈敬长辈,下级敬上级,主人敬客人,其中都有很深的学问。敬烟礼俗的讲究,实际是传达了一种人类美好、善良的愿望。
    现代社会生活中,敬烟也同样做为一种社交礼俗被继承下来。香烟被频繁地使用,随时随地传达相互致意的愿望。不同地区、民族、宗教信仰都渐渐形成了一些规矩,如向长辈敬烟要双手捧上;对长辈递来的烟要双手接过;在向女客人敬烟之前,要先问对方是否抽烟,这样才不会冒昧;对信奉伊斯兰教、基督教的人则不要敬烟;对不吸烟的客人不能“强行”劝吸;给客人递烟时要双手递上,别人向你“借”火时,最好将烟头朝内、烟嘴朝外地递出,既礼貌又避免烫伤别人。
  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,也许因为少数民族大都住在边远地区,而烟草在也具有医治创伤和疾病的功能,这在我国一些医学书籍中均有记载,故此他们很容易被接受下来,陈陈相因,形成一种风尚、习惯、风俗。但是每一个民族,因受一定的地域气候,生产、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的制约,或多或少总要染上地方色彩,故有“百里不同风,十里不同俗”之谚。由于我国地域广大,民族又多,以烟草而论,在每个民族中,就流传着许许多多风俗习惯,在这些风俗习惯中,有些也是十分有趣的。
    烟筒等新郎
    瑶族在举行婚礼时,男方必须由一个媒人和两个陪郎陪同前往女家迎接新娘。此时,新娘在新郎来的半路上用一张凳子架起烟筒和烟火,男方见到这些以后,要立即停下来,等待女方派一个媒人和两个伴娘前来迎接,并做好在此同新娘对歌的准备。
    面烟亲
    广西河口的瑶族人的婚姻都由父母包办。做父母的要常常在暗地里为自己的儿子物色人选,一旦发现中意的姑娘时,就到女方家里去见其父母,见面时,首先要递过一锅烟,然后才能提出结亲的事,否则;女方父母则不予理睬,他们管这叫“面烟亲”。
    对烟亲 
    云南花腰彝族青年找对象是通过对歌的方式进行的,对歌一般在男方寨子里进行。当男孩赢不了姑娘时,可以请长辈歌手帮忙,而姑娘则必须依靠自己的真本事。无论哪方输了,都要买礼物送给对方。男方输了,就买银器装饰品送给女方;女方输了,就买香烟送给男方,当地把这叫“对烟亲”。
    烟草路标
    贵州东部苗族男女青年喜欢在树林中约会。为防他人干扰,就在周围树枝上挂一个烟荷包,或在醒目处系一个用烟叶扎成的简单几何图形,以提醒他人绕道,其他的情侣另择佳地。
    装烟点烟
    佤族男青年相约到某家“串姑娘”时,通常是边谈话边吸烟。若对姑娘有爱慕之意,便唱起小调,让姑娘为其装烟、点烟,以试探她是否也有情义。若姑娘视其为意中人,便找一借口为其装烟点烟。
    由于每个民族饮食习惯不同,故此吸食烟草的习惯也有所不同。
    羌族,他们大都吸一种自制的草烟,叫黄花烟,吸时用烟叶裹以其它叶子,装在烟管中吸,其味浓而辣,成年人人手一管,十几岁小孩亦有吸食者。
    布朗族,用一种叫“该割”的树皮、石灰和烟草混合放在口中细嚼,以保护牙齿和防止口臭。
    有的民族,把烟草作为男女之间的定情之物,这在汉族是少见的,而我国瑶族地区就流行着男女青年通过对歌相恋后,即说媒订婚。说媒时,男家遣媒人至女家送烟叶一包或者青烟一片,以示求婚,俗谓之“问烟”。女家将烟叶收下,则表示同意其求婚,反之,则表示拒绝。
    也有的民族流行着装烟点烟来表达姑娘向意中人一种爱情方式。如佤族地区,男青年相约至某家“串姑娘”时,通常是边闲谈边吸烟,某青年若对姑娘有爱慕之情,便唱起小调,让姑娘为其装烟、点烟,以试探其是否亦有情意。若姑娘视其为意中人,便找一借口为其装烟、点烟。被姑娘点过烟的青年便夜来串,直至定亲成婚。
    在壮族地区,街日或赶街,男女青年通过唱山歌的形式谈情说爱,选择对象。据《西北县志》载:“通过佳节或赶街,男女各携烟品,约会田野草露间,携手并肩,歌唱舞蹈以为乐,名吃大草烟。视所欢者即与逃去。”
    拉祜族男女青年,结婚之日,不备酒席,款待宾客之食品,多是自己生产的旱烟、松子、烤茶、栗粟等。
    以烟招待亲朋好友,不仅在汉族习以为常,司空见惯,就是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,客至除捧茶外,还须递烟,但各有各的习惯。旧时吸叶子烟者多擦净烟杆吸口并装上烟丝,吸水烟者也擦净水烟袋并装上烟丝再递给客人,有的还替客人点烟。
    敬嚼烟的待客礼节,流行于傣、景颇、阿昌、傈僳、崩龙、爱尼、佤、拉祜等民族,每逢节日聚会或串门,闲坐聊天,无论男女皆互敬嚼烟,表示友好和尊敬。
    蒙古族、满族、藏族牧民相见礼俗,说来有趣,客人至家中,主人将一装有烟粉或药粉的鼻烟壶献于客人面前,让其嗅一嗅。客嗅后以礼相答。按古老习俗,那就更为复杂。若是同辈,须用右手互相交换,待双方都将对方的烟壶吸一下,再互换回来。若是长辈,则要待其坐定,自己站着交换,待长辈吸过,微微向上举一下,而后双方捧给长辈,将自己的烟壶换回。妇女在举壶时还须轻轻碰一下自己的前额,并慢慢躬身,然后双手递给长辈。鼻烟壶是牧民心爱的珍贵之物,一般用金、银、铜或翡翠、玛瑙、珊瑚、琥珀制成,其上刻有珍禽异兽、飞龙奔马等图案。牧民们把它作为一种随身携带的装饰品。特别是老年人,几乎人人腰间都佩有制做精细的袋子,专门用来放置鼻烟壶。
    这种吸闻鼻烟的习俗,基本上是游牧和渔猎生活带来的,他们一年四季是在马背上、野外、帐蓬里渡过的,这样他们不可能在马背上、野外用烟筒点火抽烟;再说一望无际的草原上,也容易引起火灾,所以就导致了他们吸闻鼻烟的习惯。
   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在《汉书·地理志》云:“凡民歌五常之性,而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,系水上之风气,故谓之风;好恶取舍动静无常,随君上之情欲,故谓之俗。”是解风俗之事。可见形成一种风俗,不是一朝一日之事,而是经过很长时间。今天通过这些风俗,以观“民风”,了解一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其地理环境、乡土特征,仍然是十分有趣的。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凡注明“来源: 香烟价格表(xyjgb.com)”的所有文字、数据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为本站所有,任何企业、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。凡经本网协议授权,在使用时必须严格保留版权信息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本网转载的稿件,仅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,如有版权问题(提供相关证明)请通过页面底部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