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烟 传承一门文化
在收藏或工艺品市场,精制的鼻烟壶十分常见,而传统的鼻烟在中国的市场上早已消失。记者在采访红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时,发现仍然有人在传承鼻烟的制作工艺,于是怀着浓厚的兴趣采访了天津鼻烟制作老字号“益德成”第六代传人马卫东,了解到他已经为这种无火之烟——鼻烟赋予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。
研制鼻烟 传承一门文化
谈到鼻烟的历史,马卫东告诉记者,鼻烟其实起源于美洲,当地的印第安人有吸鼻烟的习俗,1503年被西班牙传道士帕尼带回欧洲,17世纪在欧洲盛行。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(Matteo Ricci)将鼻烟带到中国,献给万历皇帝并得到皇帝的青睐。自此鼻烟成为中国皇室及达官显贵的雅好,并作为珍奇用于赏赐、馈赠。上行下效,嗅闻鼻烟的风气,很快传遍中国。马先生特别提到,像《红楼梦》《镜花缘》《茶馆》《大宅门》这些文学的影视作品中都有关于鼻烟的描述和镜头。
随着对鼻烟历史了解的深入,从事中药行业的马先生对鼻烟制作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于是,在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搜集各种类型的鼻烟,进行仔细的研究。他凭借三十多年从事传统医药行业的经验,尝试着借助鼻烟这种形式拓展中药文化。在研发的过程中,马先生发现顾客和周围的朋友更怀念传统的味道,于是经过多种途径,认识了天津老字号“益德成”鼻烟的第五代传人张园麟先生。天津“益德成”鼻烟制造约始于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,止于1966年,是当时全国年销量较大、较早的老字号企业,在全国开设了多家分号,生意极为红火,有关鼻烟及鼻烟壶的书籍对此均有介绍。而“益德成”第五代传人张园麟,生于1929年,是我国目前唯一健在的多年从事传统鼻烟制作的老人。
认识张园麟先生的时候,马先生发现年事已高的张园麟先生,对自己的鼻烟事业仍壮志未酬,而他的后代并没有如他所愿继承这门手艺。他迫切地希望中国的鼻烟制作工艺尽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。马先生说,“是因为被张老对鼻烟事业的不舍而感动,也是因为对于鼻烟事业的执著与热爱,我决定接过‘益德成’的大旗,将这项濒临灭绝的技艺完整地传承下来。”于是,马卫东成为了“益德成”鼻烟的第六代传人。
为鼻烟注入中药文化基因
在介绍鼻烟的制作方面,马先生指出,传统的鼻烟是将炮制好的烟草加入花草等植物后,碾成粉末状并配兑香料,再经过精细加工,后在蜡丸中密封陈化数年才能正式使用。在颜色方面,鼻烟的颜色有紫、老黄、嫩黄等多种颜色;而味道上也可细分为酸、膻、糊、豆、甜五种味道;其中以辛酸为佳,往往辛酸之后,别有一种醇香的无穷回味。
如今,马先生秉承环保与健康的理念,汲取“益德成”配制鼻烟的中国传统工艺,开发出不失传统风味,又具有环保、医疗、健身等功能特点的纯中药鼻烟,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与弘扬。这种新型的鼻烟散发的芳香之气可以醒脑提神,缓解疲劳,放松身心。
马先生还介绍,鼻烟的用具非常丰富。鼻烟壶是东方鼻烟用具的主流,鼻烟盒是欧美鼻烟用具的主流,鼻烟子弹和鼻烟管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新式鼻烟用具。另外,鼻烟瓶、鼻烟勺、鼻烟碟、漏斗等也是把玩鼻烟常用的工具。
相关阅读
①凡注明“来源: 香烟价格表(xyjgb.com)”的所有文字、数据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为本站所有,任何企业、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。凡经本网协议授权,在使用时必须严格保留版权信息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本网转载的稿件,仅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,如有版权问题(提供相关证明)请通过页面底部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