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ar deviceWidth = parseInt(window.screen.width); if(deviceWidth<640){ var width = 360; }else{ var width = 640; } var deviceScale = deviceWidth/width; console.log('~~dpr:'+window.devicePixelRatio+'/width:'+window.screen.width+'/scale:'+deviceScale); MIP.setData({ myviewport:'width='+width+',initial-scale=' + deviceScale + ', minimum-scale = ' + deviceScale + ', maximum-scale = ' + deviceScale + ', user-scalable=no' });

烟叶种植,你知道多少?

[ 知识百科 ] 2012-08-28 来源: 中国烟草通志 作者: 未知

    明朝万历年间,烟草从吕宋(今菲律宾)传入福建漳州、泉州一带种植,并在明末清初迅速传播,逐渐成为中国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。最初的烟叶经晒制或晾制而成,被称为晒晾烟或土烟。由于吸烟风气的形成,清代种烟面积不断扩大,北自松花江,南至雷州半岛,东起胶州湾,西至甘肃新疆等地都有烟草种植,据统计,晒晾烟在清末民初达到50万吨上下。

  19世纪末卷烟传入中国,英美烟草公司在中国设厂并开始引种烤烟,山东、河南、安徽成为最早的烤烟产区。抗日战争爆发以后,北方沦陷,烤烟主要产区相继被日军占领,全国烤烟产量下降到3.63万吨,西南后方卷烟原料短缺。在国民政府组织下,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等省烤烟生产得到发展。在1937年~1947年间,中国晾晒烟面积800万亩左右,年产1200万担上下,四川烟叶产量最高,其次为河南、贵州、湖南。20世纪20年代~30年代,白肋烟和香料烟在中国试种,并于50年代逐渐形成生产规模。
  新中国建立初期,河南、山东、安徽仍是全国烤烟产量最大的产区,种植面积占全国的59%,产量占57%。到20世纪60年代初,全国烤烟生产因自然灾害等原因严重减产,卷烟工业原料奇缺,许多卷烟厂都积极寻找“代用品”和“填充料”。烟叶产区为了提高产量,提倡种植多叶高产品种,留二茬烟。
  种植遍及全国23个省、区,占全国总县数的64.7%。而烤烟种植面积则不断扩大,产量由1950年的5.65万吨发展到2000年的223.8万吨,中国成为世界烟叶生产大国。
  民国时期烟叶生产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,政府主要通过征税管理产销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烟叶生产收购由国家部委分头管理。1964年~1969年,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对13个烤烟集中产区的烟叶收购、调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。1976年烟叶收购调拨工作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负责。1983年,烟叶购销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划归中国烟草总公司管理。1986年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成立,负责全国烟叶产销经营行政管理。
  20世纪90年代后,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福建、湖南等省烤烟发展较快,山东、河南、安徽等老烟区种植面积萎缩,明显出现“北烟南移”的现象。由于烟叶收购价格多次调高,粮棉价格持续走低,烟叶超种超收的现象愈演愈烈。1997年,全国烟叶种植面积上升至2570.3万亩,收购量达到了343.75万吨,比国家计划超出140万吨。烟叶大量积压,工商库存剧增,占压资金十亿元,许多烟叶经营部门出现亏损。
  为了遏制这种盲目发展的态势,国务院要求“限产压存”,国家烟草专卖局严格控制烟叶种植面积和收购量,烟叶生产逐步实现了“以销定购,以购定产”。
  众所周知,烟叶稳,则烟草行业稳。近年来,国家烟草专卖局致力于促进“传统烟叶生产”向“现代烟草农业”转变。2007年,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“一基四化”的发展目标,即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,努力实现烟叶生产的“规模化种植、集约化经营、专业化分工、信息化管理”。2005年以来,累计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4.8亿元,改善了1977万亩基本烟田水利设施,加上原已完成的579万亩水利设施,全国具备排灌能力的基本烟田达到2556万亩。安排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135个,试点村种烟主体平均规模达到16.4亩,500亩以上的连片面积占57.1%,烟叶规模种植取得了新进展,同时培养了一批种烟大户、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。
  2008年全国烟叶种植面积1729.7万亩,产量预计4700万担以上。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凡注明“来源: 香烟价格表(xyjgb.com)”的所有文字、数据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为本站所有,任何企业、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。凡经本网协议授权,在使用时必须严格保留版权信息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本网转载的稿件,仅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,如有版权问题(提供相关证明)请通过页面底部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处理。